96年台海危机的美军报告,中国敢不敢在美军航母眼皮底下打这一仗
前言:1996年,中国宣布试射导弹后,美军情报部门就已经收到中国可能借演习发起登陆作战,美国国防部向白宫出示了中国军事调动的卫星照片和情报照片和文件,这些情报显示解放军东南沿海开始集结大批战备物资,中西部的导弹部队已经通过铁路进入福建江西,至1996年3月海陆空军已经进入了临战状态,两栖部队已经登船,
美国国防部认为解放军3月间可能会以演习的名义把两栖船团运动到海峡中线后发动跨海突袭,建议要让中国明白这是不可行的冒险,美国国会一些人声称应当派出五个航母战斗群遏制中国,克林顿不想中美关系倒退,拒绝采取进一步行动,但还是决定派遣“独立”号和“独立"号航空母舰进入西太平洋表明态度,这两个航母战斗群一个对台北高雄西南海域形成了屏护,一个对苏澳和花莲形成了屏护,分割了解放军封锁和登陆的海域,

一:对中国电子战能力的分析报告
从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注意力一直在北方,80年代西南边境又麻烦不断,一直到90年代初才归于平静,调往西南边境的部队和装备才得以部署到东南沿海,改革开放后奉行经济优先,使军队和国防工业步履艰难,许多军事改革和新装备研制都被放弃,军队装备基本是70年代水准,美国海军在1994年11月曾对中国军事体系进行了一次侦察行动,成功干扰解放军空情通报,解放军还停留在北约60年代中期水平的情报保障体系表现得一团糟,
沪宁沿海的海空军岸基雷达主要分为海军观通站的低空监视雷达,主要监视10~20海里的海空,远程雷达配属海空军引导站,主要监视300-500千米的海空,缺陷是100千米外有200米的低空盲区,无法提供预警,远程雷达仅能监视海峡中线,难以逾越海峽,高山雷达站可以减少低空盲区,但因海面多路径问题无法分辨目标,也就是说在最适合作战飞机机动的飞行高度雷达毫无作用,解放军战斗机要在500米高度以上才能得到海岸雷达引导,4000~6000米才能利用雷达的空情保障,这样又陷入地空导弹的高命中区。
1996年,中国的优势控制区只有上海长江口和珠江口东西各30至40千米的范围,这一优势控制区达系统无盲区,处于地空导弹和岸舰导弹火力重叠杀伤区内,除此之外的区域监视都很限,唯一侦察手段是收集电子情报和并不能提供不间断情报的航空照相侦察,美国情报部队认为解放军的情报和命令层层转达至少要10分钟,加上情报分析至少半小时以上,西方军队武器装备在一个地点停留不会超过20分钟,解放军要捕捉这类目标非常困难,
而解放军电子战水平也不行,轰5轰炸机改装的电子侦察机难以携带复杂的电子侦察系统,无法现场进行情报分析,只能送回地面进行分析,滞后延时使这些情报价值更加有限,电子侦察系统是雷达真波束扫描。遭到电磁干扰下通常出现间断和致盲,加上滞空时间不足,只能短暂在海岸飞行,难以长时间监视飞行,失去电子侦察机支持后整个情报保障也将陷入缺失和不连贯的处境。
直至2002年之前,解放军也仅有少量电子侦察机和照相侦察机,由于缺乏有效的电子战装备,美国海军介入后,解放军作战飞机的处境会非常困难,在对抗中,美国海军防空系统处于没有复杂的地形的海平面,E-2预警机可以监视周边500千米的船只和150千米战斗机,监视范围达福建中西部、广东东北部和浙江东南部,不对称的战场情报态势对解放军的行动极为不利,
解放军进攻飞机在缺乏电子战支援下几乎难以接近防空严密的航母战斗群,由于情报保障体系难以提供实时情报,战术侦察机无法穿透防空火力网,规模小的突击机群容易被歼灭,规模大的突击机群又难以指挥控制,空中进攻战役代价将是高昂的。通信和指挥系统还是70年代后期水平,非常脆弱,如此落后的海空军电子保障并不适合进行一场高强度战争。这一状况一直到1998年后才得以彻底改观。
雷火电竞官网入口二:对中国空军战斗能力的分析报告
90年代之前是中国空军发展最缓慢的时期,80年代后期只有不到20%的飞行员受过复杂气象训练,装备数量最多的是歼-6型昼间战斗机,多数歼-7型战斗机也是昼间型,90年代才有相当于60年代技术水平的歼-8B型全天候战斗机装备部队,而且数量缓慢增长,这时的中国空军处于极其脆弱的境地,引进美国战斗机电子系统的项目流产,仅有与英国和意大利的轻型电子系统引进取得了进展,
中俄关系正常化后,1992年首批引进的苏-27SK战斗机部署到安徽芜湖,1995年还处于试训后期,不仅数量仅有24架,指挥系统不配套,只有少量中距空空导弹,作战效能大打折扣,苏-27SK战斗机如果冒险出击,首先必须穿越海军防空系统与F-14战斗机的杀伤区,穿越过程中必须不断规避夹击,处境将会非常艰难,美国国防部认为中国空军不会轻易出动苏-27部队,而其他战斗机机载雷达效率极低,低空搜索性能也不足,被截获的概率却很高,难以保持长时间搜索任务,
当时的中国空军虽然性能和技术水平低,但数量远远超过了美国海军航空兵,在有限的海峡空域中兵力优势就是战术优势,不间断连续大规模轮番进攻使数量处于劣势的美国航母战斗群没有足够的飞机迎战,一旦没有可调度的战斗机应付下一轮进攻,就是发动歼灭性空袭的时机,不过中国空军对地攻击飞机不足,只有三成战机能遂行打击地面目标任务,数量最多的轰5亚音速轻型轰炸机缺乏导航和精确打击能力,
只能进入防空密集火力区实施临空投弹轰炸,摧毁效率低下,造成严重的损失,这一重大缺陷在1996年并没有得到改善。由于缺乏空地制导武器,强击机只能跨海突防,然而机载设备简陋的强击机穿越毫无地貌特征的海峡困难远远超过陆地突防,强击航空兵与轰炸航空兵也缺乏在陌生空域的作战训练,东南沿海的无线电导航信号站一但遭遇电子干扰,飞行员很难在没有任何导航标志物下修正航向。
1996年中国空军最先进的对地攻击飞机是歼轰-7型战斗轰炸机,当时机载设备研制进度落后,还处于调试阶段,没有大批装备,直到1998年也不能执任务,美国在海峡部署航空母舰战斗群后,中国空军的突防空域只剩下狭小的海峡正面,海峡正面是防空火力最密集的空域,也是强击机和轰炸机编在防空火力网中穿行最长距离的空域。这使得突防空域陷入各种防空系统的夹击态势中,
美军鹰派人士认为,如果对手发动大规模攻击,美军应该在淡水河口以西和澎湖以东建立禁飞区,拦截进攻的飞机和舰艇,打击进攻的机群是首要使命,一旦迫使进攻的机群放弃任务,伴随的战斗机也没有对地攻能力,就不会造成任何损害,美军战斗机在还可以利用中国雷达盲区隐藏待机与调动空域,毫发无损地发动伏击,美军战斗机携带大量空战武器,,一架就能瓦解一个缺乏远程投射武器的强击机和轰炸机编队。
三:对中国海军战斗能力的分析报告
中国海军60年代以来一直以近海作战为战略体系,与海岸雷达形成交叉的水面舰艇是降低近海低空盲区的主力,然而直到2000年之前,解放军海军只有部分新型舰艇装备了数字化情报系统,多数大型舰艇不仅缺乏电子战系统,也缺乏舰空导弹,大批的021型和024型小型导弹艇不仅没有防空雷达和武器系统降低近海低空盲区,攻击能力也有限,只装备上游舰舰导弹和一种简单的两坐标水面目标指示雷达,拓展防空纵深只能以护卫舰为主,052驱逐舰和053H2G护卫舰初步有这样的能力,但数量不足,
直至1996年,中国海军水面舰艇仅能支持一条通道,作战中以护卫舰中程雷达引导战斗机,随着战况发展不断前推至基隆以北和高雄以南,和美国航母战斗群的活动海域重叠,处于美国海军的禁航和禁飞海域之中,因此很可能爆发海空冲突,美国海军并不视中国水面舰艇为主要威胁,最棘手的是中国拥有80艘以上陈旧而且性能落后的潜艇和少量新型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占了九成以上的常规动力潜艇主要用于港口封锁,攻击核潜艇则部署于更远的西太平洋阻遏美国的介入,海峡南北两端是潜艇进入西太平洋的通道,美国两个航母战斗群正好横亘在这两处通道,航空反潜海域可以延伸至500公里以上,
中国空军却无法穿透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防御空域干扰美军的航空反潜行动,使中国潜艇作战环境极度恶化,克服这一困难的办法是潜艇通过印尼领海内的国际航道绕道进入西太平洋,美军情报分析认为中国海军将投入六成的水面舰艇争夺这两条通道,驱赶这一区域反潜的舰艇和飞机,美国海军有可靠的海域情报和制海与滞空优势,中国海军90年代初期建造的新型大型舰艇和美国海军对抗也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根据情报分析,美军认为中国海军演习部队运动到海峡附近的海域,然后突然发动袭击摧毁跟随监视的台军舰艇和飞机,,同时二炮部队在东南沿海以数波弹道导弹打击台军主要的指挥通信和防空系统,在军事基地和设施瘫痪后,演习部队随即转入登陆作战,从内陆起飞的航空兵进一步突袭岛上主要军事基地,直至两栖船团越过海峡抵达登陆地区,在形成僵持之前崩溃对手防御体系,以避免转入长期战争,这一系列军事计划虽然复杂而且风险极高,但在想定范围内还是完美的方案。风险就是必须集中兵力,反使其他方向兵力不足,短缺的大型舰艇很难拦阻美国前来干预的太平洋舰队,
四:其他战斗能力的分析报告
1996年,解放军陆军经历过了8年的边境战争锤炼,拥有大批有实战经验的基层军官,地面作战力量二十年来处于最好的状态,更重要的是拥有绝对的自信,人员经验和士气压倒近半个世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台军,但问题是如何跨过海峡,海陆军的船运部队投送能力有限是解放军的严峻考验,为此征用民船承担很大一部分投送任务,反过来大量的民船组织和护送也对海军造成巨大的压力,空降兵投送同样是严峻的考验,中国空军缺乏足够的大型运输机,空降兵缺乏机械化装备,空降兵落地后只能徒步和登岛部队会合
1996年,解放军的作战预案是以远程火力削弱对手情报和防空优势,再进入大规模海空战阶段,但海空军都缺乏远程制导武器,只有第二炮兵拥有约600辆短程弹道导弹发射车,作为远程火力支柱力量,这些短程弹道导弹会持续攻击,使对手无法恢复被毁的通信和指挥体系,直至登陆部队占领滩头阵地并建立火力支援,卫星照片显示第二炮兵在东南沿海有400个短程弹道导弹发射阵地,需要配置4个波次的火力基数,美军军事情报人员估计首波攻击需要800枚,第二波攻击需要1000枚以上,
美军情报人员认为中国150千米至300千米射程的东风11和东风15型弹道导弹产量偏低,第二炮兵的导弹储备非常有限,很明显持续作战能力有限,一旦战役时间有拖延,远程火力将因导弹储备耗尽而衰竭,登陆战和空降战也将随之陷入困境。另外,1995年,解放军没有远程侦察机,没有持续有效的战场监视系统,侦察和通信系统的延迟使弹道导弹对机动目标效率非常低下,东风11型短程弹道导弹圆概率误差约为50米,性能处于不稳定时期,射击准备时间不能低于15分钟,发射至命中要5分钟,打击一个机动目标可能需要进行数轮齐射或用集束战斗部覆盖,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进入海峡后,远程火力消除台军情报和防空体系的目的也难以达成了
五:结语
1996年,解放军的实力难以对美军形成军事压力,缺少迫使美国持观望态度的筹码,解放军对美军署航空母舰战斗群的研究也不足,造成反应和决策没有灵活性,美军的情报部门获知,解放军鹰派人士主张不顾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按原定计划发起登陆,如果美军胆敢干扰就坚决回击重创美国海军,但这种主张被否决,参谋人员指出解放军在陆地以外200千米就缺乏可靠的情报保障,仅仅依赖弹道导弹将会面临不确定性的高风险,最终中国终止登陆作战计划,根据美国海军的兵棋推演,解放军的登陆作战是可以成功的,但损失在50%-70%以上,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终止登陆作战是正确的,但塞翁失马,解放军在1996年之后开始加快转型,改进作战体系和装备体系,淘汰掉不适用的落后武器,恢复近乎停滞的军工生产,大量研制和列装针对美军软肋的武器,
到了2018年,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美中军事记分卡:武力地理和力量平衡的变迁,1997-2017》报告中已经认为美国需要重新思考与中国的战争了,美太平洋司令菲利普·戴维森上将更是在参议院听证会承认美军已经没有获胜的希望了,在参议院听证会作证是要手按圣经宣誓的,大家不会认为这位美国上将是上帝的叛徒吧?全世界都明明白白地看到中国海军军舰数量已经超越美国,
中国海军现有350艘军舰,其中149艘是大型水面战舰,而且以一年服役32艘军舰的速度迅速攀升,这些军舰全部是下水不久的新船,而美国海军现在只有293艘军舰,其中只有110艘大型水面战舰,而且2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已经服役40年,已经多次出现漏油无法执行任务的问题,预计将在2026年全部退役,一年新服役军舰数量只有8艘,新造军舰赶不上退役军舰,只要不傻,谁都不会认为这位美国上将是在骗上帝,这位美国上将要是说美国海军对俄罗斯海军没有获胜的希望有人信不?,
说这位美国上将骗军费?2022年美国国防预算没有增加,反而削减140至180亿美元,导致杜鲁门号航母因为没有55亿美元改装与更换燃料费用而取消,由于军舰越来越少,美国海军兵力调度也越来越吃紧,5月26日,长驻日本的里根号航母打击群被迫离开日本前往中东部署,这是20年来首次,显示美国海军己无法兼顾多个区域,由于美军船舰修理塞车,很多舰龄20多年的航母都趴在母港不能动弹,原来在中东的艾森豪威尔号机械状况不佳,卡尔文森号秋初才能部署,2020年是美国航母工作最频繁的1年,所有航母在海上的时间比2019年多258天,如今美国11艘航母根本不够用,美国海军成本评估与专案评审局天天发报告推动减少超级航母,多造小型的舰船,这不是70年代英国海军的境地吗?